力劲科技生产的12000T超大型压铸机。
在上海某汽车模具企业内,由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力劲科技”)生产的压铸机正将一块块铝锭熔化成流动的铝水,再精准地注入模具中,形成汽车底盘的关键部件。不久后,这批配件将运往上海、杭州、芜湖等长三角地区汽车生产工厂。
事实上,在新能源汽车产量超全国三分之一的长三角区域,产业分工协作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作为首批12个长三角跨区域创新联合体之一,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力劲科技等15个成员单位组成。该创新联合体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?
“浙江智造”助力汽车轻量化
“公司最新下线的全球首件全尺寸整体车身一体化压铸件,是我们为国内电动汽车品牌奇瑞量身定制的一款智能制造装备,目前已经交付了两套。”力劲科技工程技术中心高级经理冯光明告诉记者。
所谓一体化压铸,是将多个单独、分散的零部件高度集成,一次压铸成型为几个大型铝铸件,从而替代多个零部件先冲压再焊接或铆接组合的方式。这种方式不仅简化了车身的制造过程,也节省了成本,提高了产线效率。
利用力劲科技的最新技术,汽车大型整体铸件的重量预计可减少约20%,为汽车的轻量化、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此外,制造成本也将大大缩减至每公斤仅需33-35元。
“可以说,当前一体化压铸技术就处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风口,代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,而我们在这一技术领域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经验。”冯光明介绍。截至目前,力劲科技已设计制造了多套大型压铸自动化设备,和国际、国内众多头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汽车制造涉及的产业链很长,除了力劲科技,多家配套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一体式压铸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中,如帅翼驰新材集团、立中集团及适创科技等。在冯光明看来,企业间的紧密协作展现了协同发展和紧密互动的巨大潜力,激发了科技领域的前进动力。
正是这样的高起点,为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据了解,来自区域内的15家企业、高校将联合开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、CAE分析、轻量化设计等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,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为推进长三角跨地域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、金”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动能、新保障。
协同创新“塑造”发展新优势
新能源汽车是长三角重要的优势产业。数据显示,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约38%,其零部件规模约占全国37%。网上更是流传着一句话:“上海生产芯片,浙江生产压铸机,江苏生产电池,安徽生产整车。”
放眼长三角区域,上海拥有特斯拉和上汽,以及背靠整个长三角的汽车产业生态;江苏的动力电池产量、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;集聚奇瑞、蔚来等众多整车企业的安徽无疑是近两年最大的“黑马”……
而在浙江,不仅有吉利这样的本土龙头企业,也有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和合众。据浙江省经信厅统计,今年上半年,浙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群营收超5000亿元,同比增长18.9%,有望成为继绿色石化、现代纺织与服装、高端软件、智能物联之后第五个迈上万亿级的集群。
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曾表示,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实现“换道超车”,关键在于以科技协同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,“塑造”了发展新优势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无疑体现了沪苏浙皖的分工协作,几座城市各展所长、优势互补。这一点也得到了力劲科技等众多企业的负责人的认同:通常一体化程度越高,产业链就越短,新产品能够快速推向市场,这对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,无形中就会比竞争企业多了更多与消费者磨合的时间。
一体化框架下的协同创新,还将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。记者注意到,今年7月发布的《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等进行了总体部署。围绕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,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,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。同时,该计划提出持续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,支持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创新。(记者 邱丹晨 通讯员 张若曦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